Sorry,我不賣樣,我賣知識

隨著越來越多人註冊了Cloudbreakr,很多人都問了筆者同一問題: 怎樣可以成為一個網絡紅人,又怎樣在香港芸芸人海中突圍而出? 要回答第一個問題,大家可以讀讀這篇網絡紅人四大入門法則,當中詳述了建立網絡影響力時要注意的基本方向,希望有助你們起步發展。
而第二個疑問,正是筆者日夜思考的議題,到底香港網紅除了依靠「樣貌﹑搞笑﹑飲食…」等娛樂相關的內容去積累人氣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呢? 要解答這個難題,或許以下有關知識型自媒體《羅輯思維》的討論會激發出更多想像和創意。

blog-photo_1

知識型網紅

由2012成立至今近四年,主持人羅振宇(羅胖)以一段段長到核爆的Video 在中國和台灣累積了數百萬的年青粉絲和近4億的觀看次數,豐富多樣的內容和聰明的線下銷售(付費內容﹑賣書﹑演講等)更令羅輯思維得以在一年前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成為網紅經濟的又一神話。

《羅輯思維》的成功,最大原因當然是取材獨特又不落俗套,吸引了渴求知識和議題深度分析的網民,繼而建立了一批前所未有的知識型受眾。

blog-photo_5

但更厲害的是,羅胖和他的團隊能做到四年如一日,每週固定推出一段近50分鐘的Youtube 個人talk show,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歷史﹑商業﹑經濟﹑哲學… 各類知識信手拈來,為觀眾整合資訊並倡導思考,堪稱「高質」內容中的典範。但諷刺的是,這些既不搞笑也不嘩眾取寵的內容,與我們在香港所熟悉的速食娛樂文化有極大差別。

香港的「吸睛文化」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香港社交媒體的內容方向大多與娛樂掛勾而且時間性極短,要夠「食花生」和「搞笑」之餘更要似即時新聞般新鮮感十足,因此也無可避免地催生了大量「標題黨」﹑「內容農場」等害群之馬。而有時為了迎合資訊的新鮮度,就連有名的媒體也會中伏,誤報錯誤的內容。

blog-photo_2

就以美國大選為例,相信「阿森一族成功預言特朗普當選」的發帖也曾經把你的Facebook 洗版,但有趣的是當中有不少媒體誤引了在特朗普「宣佈參選後」製作的動畫場面而非2000年推出的Bart to the future (當中只是言談間提到 “Predisdent Trump”和他施政帶來的惡果,什麼預言他在電梯上揮手多謝支持者只是無稽之談)。

因此《羅輯思維》這種對「資訊深度」的堅持和背後全面的資料搜集,再一次證明了「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 這一個金科玉律,縱使一人一書一把口一星期只出一條片,已足夠你叱吒風雲。

blog-photo_3

當然,香港也不是完全沒有知識型網紅,最近筆者就非常喜歡拜讀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教授於其專頁上發佈的文章,在此與諸君分享,希望香港有更多人可以運用網絡傳播對社會有真正價值的資訊,抵抗粗製濫造的內容。謹記,迎合群眾口味只是建立人氣的基本技巧;為群眾創造價值才是成功和平庸之間的分水嶺。